隆源股份IPO:实控人夫妇持股超98%,好友“踩点”入股签对赌,八成收入依赖前五大客户
9月19日,宁波隆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源股份”)回复北交所首轮问询。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小巨人”企业,隆源股份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9.35%,却难掩净利润增速骤降至1.99%的尴尬。
更为关键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某栋、唐某云夫妻二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98.5337%的股权,这种“夫妻店”绝对控股模式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普遍质疑。
公司近八成收入依赖于前五大客户,超过三分之一收入来自单一客户博格华纳。
同时,公司盈利能力呈现下滑趋势。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32.43%、31.36%和26.29%,净利率分别为19.48%、18.06%和14.82%,三年内毛利率下滑超过6个百分点。
2022年至2024年,隆源股份应收账款余额复合增长率高达38.51%,远超营收复合增长率的29.35%,回款能力呈现下滑趋势。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也不容乐观。资产负债率则从2022年的41.46%上升至2024年的50.31%,高于行业均值41.68%。
另外,作为一家申报北交所的“小巨人”企业,隆源股份的研发投入占比仅4.8%,低于5%的行业安全线。
实控人夫妇持股98.53%,好友踩点入股签对赌隆源股份成立于2006年7月4日,前身隆源有限系林某栋与胡某明(中国台湾省)共同投资设立。
公司历史上曾为中外合资企业,直到2020年9月才变更为内资企业,这段外资背景却成为北交所问询的重点。
2008年7月,胡某明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林某栋设立的香港兴隆,但价款未实际支付。林某栋设立香港兴隆并进行返程投资时未办理外汇登记,亦未及时进行补充登记。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在首轮问询中被交易所重点关注,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在股权结构方面,隆源股份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林某栋、唐某云,两人为夫妻关系。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林某栋直接持有公司55.8948%的股份,唐某云直接持有14.3954%的股份,通过宁波隆钰间接控制4.8134%的股份,两人通过佳隆控股间接控制23.4301%的股份。
这种“夫妻店”模式在民营企业中并不罕见,但98.53%的控股权比例在IPO企业中实属少见。
员工持股平台宁波隆钰也存在借款出资的情况。根据问询回复,平台合伙人中13位涉及借款出资,其中12位已全部偿还借款,未全部偿还借款的合伙人亦按协议履行了部分还款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9月,实控人好友任某平通过宁波羌红“踩点入股”,以1,186.44万元价格认缴公司新增注册资本73.69万元,入股价格为16.10元/单位注册资本。这一入股价格明显高于三个月前员工持股平台的入股价格(6.75元/单位注册资本),引发市场对入股价格公允性的质疑。
入股同时,双方签有涉及上市时间的回购条款。回购条款约定自协议签署后满6年,若隆源股份仍未完成中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上市,林某栋(或由其指定第三人)有权向宁波羌红回购其持有的隆源股份全部股份及权益。
唐某云任职董事长15年后丈夫接任,妹夫任总经理隆源股份的高管团队呈现出明显的家族企业特征。
唐某云在2008年至2023年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长达15年,而林某栋则一直担任总经理。2023年,林某栋接任董事长,唐某云转任副总经理。
更引人关注的是,唐某云妹妹的配偶张某田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并在员工持股平台宁波隆钰持有最高出资比例21.0831%。
这种“夫妻+姻亲”共同掌控公司的治理结构,令人担忧其决策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林某栋的个人履历显示,其1970年出生,大专学历,早年曾任模具工,1993年9月起担任宁波市北仑区大矸大兴模具厂厂长,2006年7月参与创建隆源有限。
唐某云同样为大专学历,曾任成本核算专员,2006年7月加入隆源有限担任会计。
八成收入依赖前五大客户,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近四成隆源股份主营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系统、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汽车转向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领域。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客户涵盖博格华纳、台全集团、零跑汽车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厂商。
然而,客户集中度较高成为隆源股份最为突出的风险点。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4.33%、84.72%和77.59%,其中对第一大客户博格华纳的销售占比分别为36.83%、37.68%和33.76%。
这意味着,公司近八成收入依赖于前五大客户,超过三分之一收入来自单一客户博格华纳。
虽然公司声称与博格华纳有近20年合作历史,且更换供应商成本较高,但汽车零部件项目生命周期通常仅4-5年,2022-2023年已有5个主力项目到期,若续期失败,每年将损失超3000万元收入。
外销收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50.54%、48.55%和40.51%,主要出口墨西哥、泰国、美国等地区。监管层对外销收入真实性提出问询,公司通过海关数据等进行了匹配性论证,但第三方回款金额从2022年的123.73万元增至2024年的3715.05万元,引发关注。
净利润原地踏步,毛利率持续下滑表面上看,隆源股份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19亿元、6.99亿元和8.69亿元,2023年和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34.67%和24.23%。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26亿元和1.29亿元,但增速从2023年的24.8%骤降至2024年的1.99%,近乎停滞。
更为关键的是,公司盈利能力呈现下滑趋势。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32.43%、31.36%和26.29%,净利率分别为19.48%、18.06%和14.82%,三年内下滑超过6个百分点。
隆源股份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铝合金作为主要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高达56%以上,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与同行相比,隆源股份规模处于明显劣势。2024年,旭升集团、爱柯迪、晋拓股份、嵘泰股份四家同行企业营收规模平均值为36.71亿元,净利润平均值为4.03亿元,远高于隆源股份的8.69亿元营收和1.29亿元净利润。
应收账款激增,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均值隆源股份的资产质量状况令人担忧。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51亿元、2.12亿元和2.90亿元,2024年激增36.8%,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41.87%。
2022年至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复合增长率高达38.51%,远超营收复合增长率的29.35%。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4月末,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收回比例仅为94.30%,低于2023年的99.97%和2022年的100%,回款能力呈现下滑趋势。
存货方面,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12亿元、1.52亿元和1.63亿元,若汽车市场遇冷,存货跌价风险将直接吞噬利润。
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也不容乐观。报告期内,流动比率分别为1.50、1.37和1.37,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资产负债率则从2022年的41.46%上升至2024年的50.31%,高于行业均值41.68%。
研发投入占比低于行业安全线作为一家申报北交所的“小巨人”企业,隆源股份的研发投入占比仅4.8%,低于5%的行业安全线。
公司拟募集6.1亿元,用于新能源三电系统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二期)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但交易所对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产能消化能力提出质疑。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压铸环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3.05%、89.14%和83.61%,2024年产能利用率不升反降。
公司解释称主要系新增压铸设备较多,但同期存货攀升至1.63亿元,扩张节奏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成谜。
在问询回复中,公司披露在手订单约2.6亿元,试图证明短期需求覆盖能力,但长期增长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敖林
猜你喜欢
华网
共380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隆源股份IPO:实控人夫妇持股超98%,好友“踩点”入股签对赌,八成收入依赖前五大客户
2025-09-26 10:49:08
-
誉帆科技IPO过会23个月后终入注册关:实控人疑借代持规避竞业,或涉嫌与原供应商“围标”,七成招待费用于烟酒茶引争议
2025-09-25 10:33:13
-
摩尔线程IPO:市占率不足1%引关注,7名高管中5人曾任职英伟达,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多环节承压
2025-09-24 11:47:28
-
蘅东光IPO:营收暴涨1.76倍遭拷问,对AFL销售数据真实性存疑,客户回函数据集体“对不上”,存货激增240%
2025-09-23 11:37:12
-
百奥赛图IPO:累计未弥补亏损17.54亿,实控人负债近亿拟减持H股还债引关注,专职研发人员仅剩5人
2025-09-23 11:18:15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