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奥赛图IPO:累计未弥补亏损17.54亿,实控人负债近亿拟减持H股还债引关注,专职研发人员仅剩5人
9月17日,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奥赛图”)更新IPO上会稿,公司将于9月24日科创板首发上会。
2022年9月,百奥赛图刚刚在港交所上市不到一年,便火速启动回A进程,申请科创板上市。这家有着“中国鼠王”称号的模式动物企业,计划募集资金11.85亿元,主要用于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等项目。
此次IPO并非百奥赛图首次尝试登陆A股。2021年2月,该公司曾与中金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冲刺科创板,但在年中放弃。随后转战港交所,终于在2022年9月成功上市,成为港股“基因编辑第一股”。
百奥赛图的股权结构复杂。递表时,沈某雷直接持有公司6.61%股份,倪某持股7.26%。通过多个股权激励平台(百奥常青、百奥常盛、祐和常青、祐和常盛),夫妻二人合计控制27.56%的表决权。这意味着公司近四分之三的股权掌握在外部投资人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实控人夫妇负债近亿元。实控人沈某雷为员工股权激励平台实缴出资而以个人名义借款,为偿还这笔借款,沈某雷又向多家机构新增借款8900万元,最早将于2025年12月到期。倪某也于2024年底向北京中关村借款1500万元,用于履行收购祐和医药时的分期纳税义务。
招股书承认,如果这些债务不能及时展期或偿还,实控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可能被冻结,进而影响控制权稳定性。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02亿元、-3.83亿元、3353.69万元,亏损收窄。
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不是业务改善,而是研发投入的大幅缩减。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从6.99亿元锐减至3.34亿元,缩水超过一半。
巨额亏损、实控人债务危机和研发实力锐减等多重隐忧,为百奥赛图的IPO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从美国实验室到两地上市百奥赛图的故事始于2008年,当时手握免疫学博士学位的沈某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立BiocytogenLLC。次年,他回国创办百奥赛图有限,带着技术背景和基因编辑的梦想。
公司发展过程中,资本始终扮演重要角色。经过多轮融资,百奥赛图累计融资额超过40亿元。
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国投高新、国投创业、本草资本、国寿大健康基金、同创伟业、元禾原点、招银国际等知名机构。其中不乏多次下注的忠实支持者,国投创业连投B、C、D、D+四轮;同创伟业从C轮进入后也连续投资三轮。
然而,百奥赛图在港交所的表现并不理想。股价从发行价25.22港元一度跌至5港元附近。截至2025年9月19日,公司市值约为100亿元左右,较上市初期大幅缩水。
百奥赛图的股权结构复杂程度令人咋舌。递表时,沈某雷直接持有公司6.61%股份,倪某持股7.26%。通过多个股权激励平台(百奥常青、百奥常盛、祐和常青、祐和常盛),夫妻两人合计控制27.56%的表决权。
这意味着公司近四分之三的股权掌握在外部投资人手中。
除沈某雷、倪某外,主要股东还包括招银系合计持股18.26%;国投系合计持股19.34%、国寿系合计持股5.89%以及外资股东Astral和百奥维达等。
实控人存大额负债,控制权稳定性遭问询实控人的债务问题成为科创板IPO的一大阴影。
2019年7月融资前,百奥赛图已历经多轮私募融资,实际控制人沈某雷、倪某夫妇控制的表决权比例为34.18%,考虑到后续融资对公司控制权比例的进一步稀释,二人拟通过设立并控制员工持股平台来维持公司控制权稳定。
因此,沈某雷为员工股权激励平台实缴出资而以个人名义借款。2020年10月,沈某雷向招银贰号借款7,000万元,为此沈某雷将其所直接持有的公司3.24%股份质押给招银贰号。上述借款将于2023年10月28日到期,预计本息合计约8,817.9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沈某雷与招银贰号签署股权质押终止协议,明确借款协议中与股权质押相关的条款于股权质押终止协议签署之日终止,自始无效。
对此,在首轮问询中,监管层要求公司说明:终止借款协议中与股权质押相关条款的背景和原因,沈某雷是否另行提供其他担保或质押,是否存在其他特殊利益安排。
问询回复称,为满足H股上市的审核要求,经公司与招银贰号协商,招银贰号同意不再实际办理沈某雷所持公司股份的质押手续,并终止借款协议中与股权质押相关条款及《股权质押协议》。终止借款协议中与股权质押相关条款及《股权质押协议》之后,沈某雷没有为招银贰号另行提供其他担保或质押,与招银贰号也不存在其他特殊利益安排。
为偿还这笔借款,沈某雷又向多家机构新增借款8900万元,最早将于2025年12月到期,新增债务中,招银控股借款利率高达9.43%。
倪某也于2024年底向北京中关村借款1500万元,用于履行收购祐和医药时的分期纳税义务。
招股书承认,如果这些债务不能及时展期或偿还,实控人持有的6.6%股份可能被债权人处置,进而影响控制权稳定性。
实控人夫妇持股比例较低,本次发行完成后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并且二人主要财产为持有的公司股权,相关债权人与实际控制人约定了股权质押安排。
在二轮问询中,监管层要求:结合公司亏损情况和港股情况,分析说明是否会导致实际控制人清偿能力明显下滑,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因清偿到期债务主动或被动减持发行人股份的风险,上述事项是否会导致发行人控制权发生变更,是否会对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问询回复中称,针对近期债务,2025年,发行人实际控制人须偿还借款本息为8,234.27万元,综合考虑实际控制人持有H股流通股(市值区间为7,638万元至11,457万元)、股权激励员工还款(约2,281万元)和家庭积蓄(约200万元),上述偿债资金来源价值合计约12,160万元,可以覆盖近期债务偿还。悲观情形下,若发行人H股股价下跌,偿债资金来源可能存在缺口,此时实际控制人将通过债务展期、家庭积蓄、亲友借款、以及新借款置换等方式处置相关剩余债务,基于沈某雷、倪某持有的发行人股权带来的良好资产背书,其预计能够取得新增借款置换原借款。
针对远期债务,2026年至2028年,发行人实际控制人须偿还借款本息及其他支出分别为1,333.92万元、1,837.28万元和1,523.50万元,合计4,694.69万元,该部分偿债资金来源计划为沈某雷、倪某家庭积蓄、亲友借款以及新借款置换。鉴于该部分借款金额相对较小、偿债期限长、可选方式灵活,沈某雷、倪某夫妇基于家庭积蓄和薪酬收入、亲友借款等方式能逐渐偿还该等借款,且基于沈某雷、倪某所持有的发行人股权,其预计能够取得新增借款置换原借款。
公司还称,实际控制人的债务偿还方案仅涉及减持公司H股流通股份的计划,不涉及A股减持计划。
净利润转正背后是研发缩水百奥赛图的核心业务围绕基因编辑技术展开,主要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模式动物及相关临床前CRO服务。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四大板块:模式动物销售、抗体开发业务、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和基因编辑业务。
“小老鼠”是公司的营收担当,年销量接近20万只。最贵的靶点人源化鼠每只售价达2487.04元,最便宜的常规品系鼠也要172.04元。
2019年,公司推出“千鼠万抗”计划,试图针对人体内千余个潜在药物靶点进行规模化药物发现与开发。该计划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RenMice全人抗体小鼠平台,包括RenMab、RenLite和RenNano三个系列。
然而,这一宏大计划的正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9月,和铂医药将百奥赛图告上法庭,指控其RenNano技术侵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判定和铂医药专利有效,百奥赛图要么赔偿,要么停止相关研发。
百奥赛图的营收表现可圈可点。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34亿元、7.17亿元、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56%。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51.3%。
公司毛利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2025年上半年为74.4%,高于同行南模生物和药康生物,二者毛利率分别为52.11%、64.27%。
然而,净利润率却垫底同行,上半年仅为7.73%,低于南模生物的9.28%和药康生物的18.92%。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02亿元、-3.83亿元、3353.6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63亿元、-4.05亿元及2,296.80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7.54亿元。
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不是业务改善,而是研发投入的大幅缩减。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从6.99亿元锐减至3.34亿元,缩水超过一半。
更令人担忧的是,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的627人降至2024年的337人,专职研发人员从58人下降到仅剩5人。这种“研发空心化”现象引发了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的质疑。
百奥赛图的关联交易问题备受监管关注。数据显示,公司抗体开发业务收入中,来自多玛医药、思道医药等关联方的占比相当可观。
2022年,来自思道医药、多玛医药、科迈生物三家关联方的收入占抗体开发收入比重过半,即便到2024年降至18.85%,比重仍然不低。
截至2024年末,多玛医药仍位列百奥赛图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达6101.6万元,占营收比重6.22%,排在第2位。
多玛医药为百奥赛图于2021年9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于2022年5月丧失对其控制权,多玛医药由百奥赛图全资子公司变更为参股公司,此前,多玛医药未实际开展业务。
2022年公司向关联方多玛医药的子公司思道医药提供抗体开发服务,取得相关里程碑收入为7,000万元。2023年1-6月,公司与多玛医药签订1项合同,向其转让“千鼠万抗”项目发现的抗体分子,合计取得里程碑收入为2,000万元。思道医药作为多玛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日常运营均由多玛医药给予支持。
截至2023年6月30日,多玛医药员工总人数11人,其中研发人员7人,累计研发投入约为1亿元,主要用于思道医药、多玛医药引进抗体分子支出以及委托外部独立第三方CRO企业进行药物研发两方面。报告期内,发行人确认了对多玛医药及其全资子公司思道医药销售收入9,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末,百奥赛图新增长期应付投资款2.09亿元,主要是公司于2022年多玛医药外部增资中同步认缴但尚未实缴的注册资本2亿元。据相关投资协议约定,公司承诺在科创板上市并发行股票后3个月内或不晚于2025年3月31日前支付该笔投资款及延期出资溢价。
监管层要求公司说明:与思道医药的交易背景和原因、具体交易内容,丧失控制权前发行人与思道医药是否存在类似交易,发行人设立多玛医药又放弃多玛医药控制权的原因;多玛医药变更为发行人参股公司前,未实际开展经营业务的原因;多玛医药及思道医药是否存在向其他供应商采购情况,委托外部独立第三方CRO企业进行药物研发的具体情况;多玛医药外部增资相关投资协议约定与发行人上市挂钩的合理性,是否涉及发行人募投项目变更等。
另外,百奥赛图及其控制的企业存在向实际控制人倪某拆出资金的情形,分别为1,917.00万人民币及10万美元,上述款项于2020年9月末全部还清。
负债方面,尽管经过多轮融资,百奥赛图的资金压力仍未缓解。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65.28%,而同行南模生物和药康生物的资产负债率不足15%。
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为4.21亿元,而流动负债为4.71亿元,账上现金无法覆盖短期债务。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每年有数千万的利息开支,上半年财务成本为0.36亿元,几乎吞噬了同期0.48亿元的净利润。
其他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也令人不安。2024年,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53%和1.32%,低于3.69%和3.27%的行业均值。
声明:文中观点数据仅作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敖林
猜你喜欢
华网
共376篇文章
追踪数字金融发展动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读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最近更新文章
-
百奥赛图IPO:累计未弥补亏损17.54亿,实控人负债近亿拟减持H股还债引关注,专职研发人员仅剩5人
2025-09-23 11:18:15
-
雅图高新IPO:集体企业挂靠遭问询,四家应收账款客户0人参保,六个历史股东以土地使用权出资
2025-04-28 10:28:23
-
志高机械IPO:募资缩水26%!无真实交易竟为子公司开1400万票据,实控人曾为13名经销商代持股权
2025-04-27 11:09:49
-
塞力医疗被罚超千万,应收账款占营收94%,实控人占用3亿资金用于股票质押还款,前区域经理涉嫌行贿4万
2025-04-27 11:07:43
-
楚大智能IPO:创始股东用分红款归还公司借款,实控人与投资机构签对赌,关联交易合理性遭问询
2025-04-25 10:12:30
24小时热榜